一样的食物,测出不一样的GI值?哪个数据更准确?
为什么相同的食物种类,测出来的GI值存在差异?
GI国际数据库中大量的数据已经证实了全球GI结果的可重复性。白面包和全麦面包、苹果、早餐麦片等,无论在哪里,受试者是谁,都会测出近似的结果。相同类型食物的数据出现较大变化,有五种可能的解释:
在测量食品的GI时,部分GI测试机构不符合GI测试的国际标准(ISO 26642:2010)。
部分GI测试机构使用静脉血进行GI测试,而静脉血与毛细血管血液相比,数据更容易产生波动。
不同品种的土豆、大米和燕麦之间的差异是真实的。它们含有不同类型的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影响淀粉凝胶化的程度。因此配料中原料品种的区别会带来GI差异。
当涉及到像果糖这样的糖时,溶液的浓度会影响胃排空的速度,从而影响血糖反应。比如说在500毫升水中的25克果糖的GI比在250毫升水中的25克果糖的GI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测试过程中水摄入的多少会影响GI测试的准确度。
食品生产方可能会通过降低脂肪含量来改变其产品配方。减少脂肪会增加GI值;如果制造商对配方进行了重大改变(大于1.5%),或者他们从不同供应商处采购原料,产品的GI值也会有所变化。
总结以上内容,GI营养工作室建议想做GI测试以及低GI产品开发的朋友们:
建议
一定要选择权威、可靠且有丰富经验的GI测试机构;
原料的选择及配方设计是决定产品GI值的关键,对原料的选择要科学严谨;
想要GI数据稳定,需要保证原料来源及配方稳定;
建议多查阅GI数据库:http://sinofoodcloud.com/的相关信息(近3000条食物GI相关信息),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已有产品信息;
关于我们
2018年,在 SUGiRS及澳大利亚GI基金会专业技术指导及研究支持下,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成立了国内首家GI基金会认证的GI测试实验室。
实验室可同时依据GI测试国际标准(ISO 26642:2010)和WS/T 652-2019国内行业标准开展测试。核心测试人员于2018年在悉尼大学SUGiRS参与GI测试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在GI测试的专业性、准确性方面属于国内领先水平。
2020年,实验室获得了悉尼大学GI国际数据库在国内的独家授权,结合实验室多年自测经验及文献汇总,现已建成国内最大的GI数据库http://sinofoodcloud.com,欢迎广大小伙伴查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