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也会影响GI值!筷子 VS 勺子,白米饭配谁GI更低?
想在满足“饭欲”的前提同时兼顾GI值?
不如换一种餐具吧!
新加坡临床科学研究院对此问题展开了研究,发现原来不同的用餐方式对饭后血糖反应也会有显著的影响。
科学家们对比了使用筷子、勺子和用手,三种方式吃白米饭的餐后血糖反应。
在实验过程中,11名健康志愿者来到实验室,按照随机顺序在连续6天内评估了三次白米饭(分别用勺子、筷子和手三种方式食用)以及三次参考食物(葡萄糖溶液),在随后的120分钟(2小时)内测量他们的血糖反应,并用表面电极肌电图测定有关咀嚼程度的参数。
结果表明:
用筷子吃白米饭,餐后的血糖反应明显低于用勺子(吃米饭)。
用筷子吃米饭的GI为68(中GI),明显低于用勺子吃饭(GI=81,高GI)(手组与勺子组、手组与筷子组在120分钟的血糖反应以及GI上均无差异)。
勺子组和筷子组的个体间进食次数(吃了多少口)、每口咀嚼次数、每口咀嚼时间和用餐总时间有显著差异。
大家用筷子吃饭时,都是小口小口的吃,不像用勺子和手;因为每一口的饭量少了,相应的每口需要的咀嚼次数也更少,在总饭量不变的前提下进食次数也增多,整体用餐时间更长。
用勺子和筷子进食米饭时,进食次数和咀嚼过程中每口饭的进食量以及血糖反应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手组则没有),即GI与每一口的饭量以及进食次数有关。
因此, “小口吃饭” 和 进食次数的增多 可能是导致:
GI(用筷子吃白米饭)<GI(用勺子吃白米饭)
的原因。想培养低GI饮食习惯的小伙伴,可以多多参考哦!
参考文献:
Sun L , Ranawana D V , Tan W J K , et al. The impact of eating methods on eating rate and glycemic response in healthy adults[J]. Physiology & Behavior, 2015, 139:50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