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粽子GI高?那就“早点”吃
粽子主要由糯米制成,虽然种类和口味各异,但市面大部分的粽子都属于中-高GI食物。
比如,一枚咸肉粽子的GI大约在 69,而纯糯米的白米粽或是其他小枣粽、豆沙粽等甜粽的GI会更高一些。
那么,我们是否要对粽子说 Bye Bye(×)呢?
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来说,在这个特别的传统佳节里,可否通过一些食用技巧,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这口甜蜜呢?
近期,新加坡和瑞士的研究者们设计了一个随机、交叉、对照的膳食干预试验,研究了这样一系列的问题:
一顿『高GI』或『低GI』的餐食,对这顿饭和下顿饭的餐后血糖情况,会有什么影响呢?
『高GI』或『低GI』餐食在早餐或者晚餐吃,结果又会有什么不一样?
在这个研究里,一共有34名华裔参与试验,他们分别被随机安排参加独立的四次“吃测试餐食-测量血糖-吃下一顿标准餐食-测量血糖”的测试,测试餐食分别为:高GI早餐 / 低GI早餐 / 高GI晚餐 / 低GI晚餐
那么,研究者们发现了什么结果呢?
无论是在早饭还是晚饭,相比低GI,高GI的餐食会给这顿饭的餐后血糖带来更明显的波动;
无论是在早饭吃还是晚饭吃,相比低GI,高GI的餐食会给下一顿饭的餐后血糖带来更明显的波动;
在晚饭的时候吃高GI的食物,会比在早餐的时候吃对餐后的血糖影响更大;
这个实验主要揭示了这样一个现象:
高GI餐食会明显影响餐后血糖的波动和稳态,还会升高下一顿饭的餐后血糖。如果想减少这种影响,那么高GI食物在早餐时食用会更科学。
一日三餐中,前一餐进食碳水化合物的多少,以及食物的GI高低,都对餐后血糖以及下一餐的餐后血糖有着独立于彼此的延时性质的影响。
这为人们长期营养干预,特别是如何自我指导不同时间进食何种碳水化合物食物,提出了新的思路。
端
午
节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不光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还是一种文化积淀和遗产。
在这个特殊的佳节里,和家人一起分享粽子,是每个人的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
我们可以尽量在早餐或午餐将其作为主食食用;
对于特别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来说,更建议选择GI较低的杂粮或肉粽;
另外通过摄入量控制,蔬菜搭配,先吃蔬菜后吃粽等食用方式,就可以在佳节中免去过多的顾虑了。
当然,看了这篇研究文章的发现,你肯定也明白,大晚上就别啃粽子了,甜蜜美味的粽子,咱还是“早点”吃吧!
参考文献:
Haldar S, Egli L,Castro CAD. et al. High or low glycemic index (GI) meals at dinner results in greater postprandial glycemia compared with breakfas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MJ Open Diab Res Care 2020;8:e001099.